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市场不能放 应该“双倍加注”——访士卓曼中国总经理李从真PG电子官方网站

更新时间:2024-07-20点击次数:

  

中国市场不能放 应该“双倍加注”——访士卓曼中国总经理李从真PG电子官方网站

  2024年6月,在新落成的士卓曼闵行园区一期车间里,一位来自法国的工程师正在向技术工人们悉心介绍精密数控机床的使用方法。厂房内稍显空旷,年底前还将有37台国外定制生产的大型制造设备远渡重洋、抵达上海、入驻园区,为2025年正式投产做好准备。

  这个车间是士卓曼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的一环,是瑞士士卓曼集团在亚洲首个集生产、培训与创新于一体的基地,也是士卓曼集团在全球的第21个工厂。这个项目一期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预计达产后年收入约14亿元人民币,带来近千个就业岗位。

  作为全球口腔美学的头部企业,士卓曼集团致力于在华长期发展,已将中国作为集团业务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随着士卓曼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落地上海,士卓曼产学研中心也在上海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二楼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士卓曼中国总经理李从真。眺望已经投入使用的园区,她感慨道:“事实证明,士卓曼选择中国、投资上海没错。”

  2023年,在口腔种植领域发生了一件颠覆市场的大事。为减轻百姓医疗经济负担,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开展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首次将非医保支付医疗耗材纳入集采目录之中。

  费。集采前,种植牙的价格普遍较高,动辄一颗上万元的价格常常让患者望而却步。经过此次集采,种植牙中选产品的平均价格已经降到900多元,平均降幅55%。

  “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发展迅速,而老年人又愈发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在双重市场引擎的推动下,口腔健康及种植牙领域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李从真说。集采后,随着种植牙价格可及性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教育

  逐步普及,种植牙的需求被快速释放出来,更多的患者能真切享受到集采带来的福利。

  数据也给了非常直观的反馈。士卓曼集团积极参与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PG电子官方网站,旗下三个品牌产品中标,2023年的销售量陡增,也侧面印证了集团投资中国的战略价值。“中国市场不能放,应该‘双倍加注’。”李从真说。通过这一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士卓曼将核心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不仅能更好服务当前集采等相关国家政策、确保主流产品供应的稳定性,更能让我们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应对日趋多元化的临床实际需求。”李从真补充道。从医学

  “技术转移只是第一步。目前,高端种植体产业化项目在做的是设计工艺和制造流程的转移,将来会走到本土创新,这个过程中也一定伴随着持续的医学

  。”李从真说。在士卓曼上海产学研中心一层,还预留了一大片待装修的区域。据介绍,未来这里将会设立口腔门诊和培训中心,邀请国内外医学专家来此进行医学教育和手术示教,拟将更多国际先进的口腔种植、正畸的理念和技术带到中国,培养新一代的临床口腔人才。

  “士卓曼是口腔种植医学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进入中国后与各个合作伙伴开展了众多的口腔种植培训,并成为行业内的精品课程。我们希望产学研中心建立之后,能继续陪伴国内口腔医生共同成长,传播口腔种植理念、加快临床技术更新、提高口腔医学水平。”李从线月,士卓曼集团投资中国知名数字牙科企业联耀医疗,力求依托自身的全球化网络,将中国本土研发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内扫描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据了解,联耀医疗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牙科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与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该公司的明星产品将口内扫描仪置于具体的治疗情景中,在成像之外,还可以把服务扩展到术前规划、病人谈话和术后追踪,提供一个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一产品已获得了大量临床医生的认可。

  “落实‘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同时,我们还在着眼‘在中国,为全球’的长期规划。士卓曼一方面要将创新技术引进中国,另一方面也会高度关注国内优秀的创新企业,通过不同方式的合作,加快‘中国造’口腔医疗产品的全球布局。”李从真表示。

  至于落户上海的理由,李从真列举了很多。她特别提到一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市场、政策、人才等各种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当地的营商环境,士卓曼看重的正是上海对外资企业一如既往的重视,以及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口腔医疗是一个政策监管力度强、服务属性多元化的行业,政府部门提供的清晰政策解读和明确的指导建议,将对公司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监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从真表示,在过去几年中,士卓曼得到了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园等各级部门的支持,他们主动解读各项政府最新政策,协助解决在投资、建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种全方位的服务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何谓‘店小二’精神。”

  以士卓曼上海产学研中心项目为例,在集采落地后,该项目加速推进,从开工建设到落地建成用时不到一年时间。“这就是‘中国速度、上海效率’,让总部管理层对我国的营商环境更加充满信心。”李从真说,“我想这也是那些具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愿意来到上海、留在上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