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013年8月,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考察沈阳鼓风机集团等企业时指出,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牢记习的殷殷嘱托,辽宁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己任,先后制定印发了《辽宁省“十四五”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聚焦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打好“创新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改革牌”做强制造业发展“四梁八柱”,打好“市场牌”全面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 2022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营收比重提高至23.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1%。
◆ 从鞍钢、本钢重组,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接盘沈阳机床实现央地重组,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改革新模式在辽沈大地开花结果。
◆ “从立项到开工,实际用时不到1个月,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我们非常感动!”
◆ 辽宁将以今年启动实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数控机床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3月15日,辽东湾畔的营口港迎来了几件重货。在门式起重机吊装下,19个装有主机和底座等配件的巨型包装箱完成装船,起锚发往山东。
这些巨型装备,是由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中国首台套150万吨/年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三套机组)。
过去十年,沈鼓在这一领域先后完成了100万吨级、120万吨级、140万吨级和150万吨级的研发生产任务,打破了国外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产品的技术垄断。2022年,这家有着70余年历史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利税同比翻倍,订单增长超过30%。
辽宁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一批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进入新时代,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动主压缩机等“大国重器”接连在辽宁问世,展现着“工业长子”的担当。
2013年8月,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考察沈阳鼓风机集团等企业时指出,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从“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单独成章,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国家聚焦制造强国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全面战略部署。
牢记习的殷殷嘱托,辽宁以维护国家产业安全为己任,先后制定印发了《辽宁省“十四五”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聚焦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打好“创新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改革牌”做强制造业发展“四梁八柱”,打好“市场牌”全面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2022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营收比重提高至23.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1%。
不仅沈鼓,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发成功的“海斗”“潜龙”等系列水下机器人,构建起我国水下机器人谱系化技术装备体系;特变沈变公司承担的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代表当今世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最高水平;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突破,都源自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
聚焦“卡脖子”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月21日,4台重达36吨,16米长、2.4米宽、3.6米高的核主泵变频器在沈阳远大企业集团装箱发运。
“这一设备称之为核电装置的‘冠状动脉’,要求可靠性达到99.9999%,意味着10年内不能有非计划停机。”该集团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凌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此前,我国的这一装置一直受制于海外。历经十年潜心研发,集团实现了产业化应用,首批产品交付使用。
距离远大企业集团北部约1公里,特变电工沈变公司聚焦“卡脖子”领域投资建设的特高压套管研发生产基地,从3月开始陆续投产。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近年来,辽宁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布局建设辽宁实验室,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21年,辽宁省R&D经费支出600亿元左右,比2012年提高35.4%。辽宁先后攻克了百万吨级乙烯三机、五轴运动控制、铁路信号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11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平台型智能机床等世界首创的高端产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系统性布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春节假期刚过,大连长兴岛便忙碌起来。2月23日,在塔吊辅助下,高近百米、重约600吨的环氧乙烷装置精制塔顺利完成吊装。
如今,总投资500亿元的恒力(大连长兴岛)聚酯科技产业园进入建设关键期,装载着待安装设备的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一处处管道连接处加紧焊接,确保6月实现一期竣工投产。这座产业园设置了2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60万吨/年BDO(一期)等项目。
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不能靠装备制造企业“单兵突进”。近年来,辽宁明确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制定了《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系统性布局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
如今,辽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化、冶金基地:原油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二,乙烯、PX、PTA产能居全国第一,海绵钛产量居全国第一,镁质耐火材料产业具备撬动全球市场的基础和潜力。
强化人才支撑,厚植创新沃土。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从“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到“紧扣振兴发展需求,释放人才效能”再到“实施兴辽英才计划”,辽宁省把人才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
2月初,一场高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会在沈阳举行。期间,一些身在海外参与援建的工匠通过视频参加评审。评审专家中,有同为技能工人的中国航发黎明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洪家光,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焊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张腾蛟等大师级技工。
“我第一次以专家身份参加评审,亲身感受到辽宁省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张腾蛟说,近年来,辽宁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创新平台越来越多,待遇稳步提升。
2022年10月,以“强技能 兴辽宁 创未来”为主题的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沈阳开幕;同年11月,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通用技术沈阳机床举办……辽宁省多次举办聚焦产业工人、大国工匠的技能赛事,让人才有舞台,让工匠有位置。
在华晨宝马沈阳铁西工厂车身车间,机器臂在焊接车身(2022年2月16日摄)杨青摄 / 本刊
走进新鞍钢,设备轰鸣,炉火正旺。热轧厂内,火红的钢坯在轧机上穿行,经初轧、精轧、层流冷却等工序,打包成一个个钢卷;冷轧车间,自动轧机自主运转,末端光亮如镜的钢板旋转成卷……
2021年8月,鞍钢、本钢两家钢企成功重组,中国第二大钢铁航母横空出世。2022年,重组后的鞍钢集团以超80亿元的利润跑赢行业平均水平,效益向好,川藏铁路极寒条件钢轨、超大型集装箱船止裂钢等拳头产品接二连三。改革,让这家大型钢企活力满满。
国有企业,构成了辽宁制造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打好“改革牌”是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从卸包袱、抓混改、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发力,一大批“国字号”企业展现新活力。
“央地重组”蹚出新路。3月20日中午,记者走进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装备制造车间,看到嗡嗡运转的数控机床旁,技术工人紧盯着控制面板上的参数,进行着出厂前的最后调试。
“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机床正在回归。”在沈阳机床工作了30多年的全国劳模、高级技师徐宝军向记者盘点起他的3月工作日程,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他赴全国各地调试设备的具体时间地点。“效益好了,新产品接连得到认可。大家伙儿的研发信心回来了。”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根基所在。2019年,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入主沈阳机床,实施央地重组。
通用技术沈阳机床副总经理刘春时说,重获新生的沈阳机床目标更加明确。目前,集团已经成立了机床工程研究院,聚焦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近年来在核心重点领域的产品研发生产方面频频取得突破。
2022年,通用技术沈阳机床一款卧加柔性自动线经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顺利通过新产品评价;推出的立式五轴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年通用技术集团科技进步优秀奖。沈阳机床营业收入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扭亏为盈。
从鞍钢、本钢重组,到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接盘沈阳机床实现央地重组,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改革新模式在辽沈大地开花结果。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车间工作(2023年2月14日摄) 潘昱龙摄 / 本刊
加快混改释放活力。3月20日,沈阳地铁一号线东延线一处施工现场,一台直径6米多的盾构机正在加速掘进,距离洞通不足24米……北方重工集团总裁张斌告诉记者,这台盾构机装备了我国自主研发实现国产化的主轴承。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其主轴承是关键部件。近年来,北方重工联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对盾构机主轴承的设计、材料与热处理、精密加工及检测等关键技术合力攻关,研制出直径3米的盾构机主轴承,加工精度、性能指标等均符合要求。
2019年,战略投资人方大集团投资北方重工这家“老字号”国企,开启全面混改。混改后,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公司开展全员生产经营比赛,多干多得,少干少得。近年来,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创新研发势头不断提升。
2022年,北方重工营业收入、产值等主要经营指标增长速度均大幅超过同行业水平,为双江口水电站设计生产国内首条物料运输及掺合系统,跨距达49米的半门式刮板取料机等大型设备接连推出。
2017年,东北特钢引入战略投资者沙钢集团;2019年,方大集团入主北方重工;2022年,国有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战略基金正式增资沈鼓……辽宁省国企混改按下“加速键”,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鞍钢、本钢历史性重组前的2020年12月23日,鞍钢集团与鞍山市签署协议,110多户实施重组改制的企业股权正式划转鞍山市,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厂办大集体是压在国企身上的沉重包袱。多年来,主办企业就像穿着棉袄在市场海洋里游泳。”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2018年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辽宁全省关闭破产或重组改制大集体企业近2500户,安置职工44万余人。从厂办大集体改革,到“三供一业”移交,辽宁不断挺进国企改革“深水区”。
刀刃向内深化改革。大连瓦房店市,有着“中国轴承工业摇篮”之称的瓦轴集团格外忙碌。走入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岗位矩阵表,员工职工技能、专业技术素质一目了然,定时评级、定薪定岗。
“以前,产业工人评上高级技师就算到‘天花板’了。现在通过改革,技能等级越高,工资收入越多。”站在磨工机床前,集团高级技师于永刚紧盯参数面板。作为瓦轴集团车磨工序带头人,他有7项工艺、工装成功获得国家专利,每月仅技能补贴就有5000元。
瓦轴集团总工程师于长鑫说,过去,集团长期聚焦中低端轴承领域,人员多,效益差,创新不足。
近年来,辽宁省制定了《省属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确定20项具体任务,重点解决不能下、不能出、不能减的问题,省属企业2600多名管理人员实现了竞争上岗。
2019年来,瓦轴集团牢牢牵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从“人”的问题破局,构建绩效与个人业绩联动的动态薪酬机制,让人员能上下、能进出。2022年,瓦轴集团工程技术中心中层领导实现全员“80后”,15名技术员工因绩效不合格而转岗或离职。
深化改革激发了瓦轴集团的创新活力,高端轴承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有860余种轴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革新速度越来越快,生产周期越来越短,手中订单越来越多。今年1月,瓦轴集团订单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风电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订单翻倍增长。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在车间调试蛇形臂机器人(2022年10月16日摄)杨青摄 / 本刊
时值春分时节,记者走进大连高新区。在华邦化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的施工现场,近十辆装载着钢材等建筑材料的卡车有序进入。在施工人员指引下,建筑材料被吊车输送到指定位置。这一切,都是为预计4月20日完成的主体建筑封顶做好准备。
面对上海、杭州、南京等多地抛来的橄榄枝,华邦化学这家国内最大的半导体专用气体纯化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依然选择了大连。
“从立项到开工,实际用时不到1个月,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我们非常感动!”2022年底,企业给大连高新区管委会送来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打好“市场牌”,是汇聚市场资源、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一环。近年来,辽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划定法律红线,做强服务支撑,面向国际合作,向着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努力。
用法律划红线,放活市场这只手。近年来,辽宁先后分11批取消、调整行政职权2203项,让一大批项目审批“跑起来”。
辽宁省委、省政府狠抓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用法治手段为市场竞争划红线,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先后出台了《辽宁省社会信用条例》《辽宁省惩重失信行为规定》《辽宁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辽宁省集中废止、修改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实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要求不相符的省政府规章95件,清理2020年以前制发的省3552件,初步构建起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用服务做支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化学成分分析室、金相分析室、力学性能分析室、无损检测室……走进沈阳中金模具集团有限公司,记者发现,这家年销售额不过6000万元的企业PG电子官方网站,用一整个楼层打造起自己的实验基地。
“这些实验室是在市区两级科技、工信部门支持下建设的。”公司董事长赵仲宁对记者说,创办之初企业只有三台锯床。近年来,只要市场有需求,政府不仅给钱给政策,还指导建设实验基地,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支持,面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辽宁多措协同——为增强科技创新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印发《科技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支持企业做大规模、构建产业集群,制定《辽宁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推动建立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基金支持集成电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发展;为引入资金活水,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上线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撬动更多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2022年,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39.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7.7%,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创新生态持续改善,创新动能更加强劲。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浑南会客厅”内景(2020年9月8日摄) 杨青摄 / 本刊
走出去引进来,面向国际合作共进。走进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多台自动导引运输车有序搬运物料,刚下生产线的轮胎通过空中传运装置运送到指定区域。
不久前,公司传来好消息,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巴基斯坦合资工厂项目将于今年适时启动年产120万条轮胎规划产能。
这家由辽宁省朝阳市本土培育的企业,20年来产能增长13倍,销售收入增长14倍,产品畅销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董事长李庆文说,自从企业产生在海外投资的意向,政府部门就派专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协助企业“轻装上阵”。近年来,朝阳市已累计向浪马轮胎投放产业引导、稳岗援企等资金3000余万元。
走出去,更要引进来。通过国际合作,新能源产业正成为辽宁省全新的产业方向。新年刚开工,服务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的工作专班正在紧张讨论,审批遇到的问题被一一列出,相关部门倒排工期进行清单化办理,确保这一百亿元项目如期动工。
辽宁既沿海又沿边,补齐开放合作的短板是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辽宁聚焦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改革,建立起一批对外开放平台作为开放合作的桥梁纽带。
其中,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引入了采埃孚、慕贝尔等420余家企业,包括德资企业72家;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完成了123项改革试点任务,148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对接、金融服务等合作平台,全力加强与日本企业的对接合作。
2022年11月,2022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沈阳开幕,总金额4992亿元的项目群成功签约,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目前,沈阳与北京、上海构成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三大重点地区;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项目、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IC装备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百亿元项目落地……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据了解,辽宁将以今年启动实施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重点发展航空装备、数控机床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积聚优势的创新资源,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全球舞台,重工业基地辽宁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